2020-12-04 10:36:00 浏览数:0
不知不觉又到年底了,仿佛已经看到圣诞、元旦在向我们招手,同时元旦假期回来就要进入考试周了,既期待又紧张,有没有?大大小小的考试我们已经经历无数次,但每到考试还是会有一些焦虑感。而且距离研究生考试仅仅只剩六天了,图书馆、自习室里放眼望去全是即将奔赴战场的学长学姐们疯狂复习的身影。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总有一种大军压境的紧迫感。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什么
考试焦虑是一种因考试产生的焦虑状态,以担忧、害怕、紧张为基本特征,通常还伴随着躯体化症状,如心悸、头痛、头晕、消化不良、腹泻等。同时,根据考试的时间节点,考试焦虑还可以分为考前焦虑、临场焦虑(晕考)及考后焦虑。考研的学长学姐和面临期末考试的小伙伴们的焦虑就是考前焦虑。临近考试,有一些紧张、焦虑的感觉是正常现象,这属于人的一种应急反应。但有些同学,往往由于担心太多,导致心理与身体上的负担过重,进而在行为或言语上表现出不安与浮躁的现象,不能发挥正常的认知功能,从而影响到考试成绩……!
产生考前焦虑的原因
因为很多同学对考试结果做了负面的预设。在负面意识的基础上,再不断的脑补、担心,甚至完全的否定。担心越多,就越容易有压力,就越容易紧张。例如,在一些重大的考试,像竞争激烈的高考、考研前,我们可能会想:万一没考上理想的学校怎么办?这时,紧张感就会直线上升,完全不受自己控制。
心理学上有一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一定限度内,随着动机水平的提高,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超过了限度,工作效率随之降低。一般来说,最佳动机水平应为中等,但也会因任务难度不同而有所差别。随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反而更容易完成任务。
但在学习中,很多同学认为平时的小测验没有意义,所以不重视它们。看待考研这样的考试时却这样想:只有考上研究生才能成功,考不上未来的人生就注定是失败的。 他们把考试的结果看的非常重要,特别害怕考不好。根据上面的心理学定律,动机越高,情绪上越焦虑。在完成考研这种难度较大的任务时,这是很不合适的!
临近考试,是不是有很多小伙伴开始熬夜学习、选择“临时抱佛脚”刷重点?可这终究不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它对我们掌握知识毫无益处。因为基础知识没有得到加固,没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知识很快就会遗忘,不利于我们以后的学习。而且,平时不努力学习,考试之前努力地向大脑中塞没有经过整合的知识,也不利于记忆!由于学习效率低下,在这个过程中也容易情绪波动,导致考试焦虑。
怎样预防严重考试焦虑?
首先,要培养“瓦伦达心态”。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而他的妻子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而以前每次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态,称为“瓦伦达心态”。要知道,考试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也不是“决定成败的唯一途径”,只要尽了最大的努力,全身心投入了,就没有什么遗憾。所以,我们要专注过程,淡化结果,一旦脑海里出现对考试结果的负面预设,要及时把注意力拉回来。
其次,要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从小到大,想必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要学会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严谨的学习计划可以让我们高效学习。所以临考前的同学们不要只顾埋头学习,还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向时间要潜力,向方法要效益。另外,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学习方法,我们也可以去学习、参考、尝试别人的成功方法,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适合自己!
再次,要有笃定自信的人生信条。没有人可以准确地预测未来,所以在考试成绩公布之前,一切都还只是未知数。所以在考试前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并且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毛泽东主席有句话说得好:“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对待考试也应该如此!
最后,要有点滴积累的勤学精神。“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考试前向老师要重点,有选择的复习对短时间内提高考试成绩固然起一些作用,可这样学到的知识是支离破碎、不成体系的。这样走捷径的结果只能是“欲速而不达”。要真正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学得知识,还要靠平时一点一滴去积累,静下心去学习。
如果目前正处于考试焦虑中,该怎么办?
第一,不要勉强自己去学习。当我们特别紧张的时候,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效率就会降低,也容易出错,这时适当的休息能减轻焦虑。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都可以。
第二,做一些放松训练。比如深呼吸。正确的腹式呼吸,是当你一吸一呼时腹部随之一起一伏。“呼吸听起来很简单嘛,我会做!”很多人都认为呼吸是件小事,结果平常疏于练习,待到用时自然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用。其实调整呼吸相当重要而且最为实用,任何地点都可以自己完成。呼吸一般控制在一分钟六次,每次吸气四秒,吐气六秒,每天做两个五分钟,坚持练习两周以上。同学们可以试试看,这个对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特别有用!
第三,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当我们在紧张的时候,会暗示自己“我不紧张,我不紧张……” ,但事实上,越这样做越紧张,所以我们会觉得心理暗示是不靠谱的。其实,心理暗示很有效果,只是大家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正确方法是:不要想“我不紧张”,而要想“我很放松”;不要想“我不行”而要想“我能行”。养成使用积极语言的习惯,试着将所有的否定句和疑问句都改成肯定句,这样心理暗示的效果就会显现出来。
如果还是特别焦虑的话,那就来寻求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吧!
预祝同学们都能取得好成绩!新的一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开启新的征程!
——你们的心理老师:李彬
扫描二维码收听本期节目
Copyright 2008 青岛农业大学版权所有 Ver 6.5 鲁ICP备1302853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104号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86080222
  站长统计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