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心简介
  • 心闻动态
  • 周末谈心
  • 心铃协会
  • 下载专区
  • 心理评测
首页 > 周末谈心

周末谈心

  • 周末谈心

第九期 告别“丑小鸭”,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鸭

    2020-12-04 10:31:55           浏览数:0

    在日常交往中,你有没有因为与别人比较而感到自信顿失?说实话,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与人进行比较。他们是优秀的“标准”~由于“标准”难以达到,我们很容易就陷入自己不够优秀的旋涡。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自卑”。

 

 

自卑是什么

 

    自卑指的是一种自我否定,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的主观评价性心理状态。通常表现在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还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如害羞、不安、犹豫、失望等等。

其实,自卑本身并无异常,它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糕。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处于想改善自己的处境中,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事物都有两面性,自卑也是如此:偶尔因境遇产生的可自控的自卑情绪,并不会给人带来本质的心灵伤害和负性影响,相反还有可能对自己的积极成长起到激励作用。但是如果自卑成了一个人相对固化的心理模式,长期的自我否定会让人防御性的自我封闭,还可能导致抑郁心境,对于个人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自卑的原因

 

    容易产生自卑感的人最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反复去激活自己的“比较系统”。就像上面提到的,适当的“比较”、“自卑”利于进取心的产生,但是长期地将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进行比较,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因为在比较时,我们很容易就否定了自己的价值。这种“无价值”感,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攻击。这不仅会导致情绪上的抑郁,也会在现实层面带来诸多问题。比如放弃成长自我的机会,减少人际交往等等,这无形中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自己难以摆脱负面认知和负性情绪的侵扰。

被自卑感包围的人,潜意识里往往会有这样一种设定:“如果我达不到社会和他人认可的“优秀”,我就没有价值,就会被抛弃”——这是“价值条件化”所带来的消极思维。

    个体在生命早期就存在着对于来自他人的积极评价的需要,即关怀和尊重的需要。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别人的好评,被别人赞赏时,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人会感到自尊。然 而,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这种需要的满足常常取决于别人。比如:父母总是根据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标准来决定能否给予孩子关怀和尊重,也就是说父母这种尊重的积极评价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标准——也就是价值的条件化。

可以想见,我们当中的多少人曾因为父母的否定而失望的否定自我?也许,我们的自卑,是对父母期望的妥协,也是对自己的愤怒……

 

如何摆脱自卑

 

     首先,认识自我,正确比较。哲学家苏格拉底有这样一句格言“认识你自己”。既然自卑往往滋长于用自己的短处去比较他人的长处,那不妨从这方面入手,学会全面的认识自己、多角度的看待自己:想想自己有什么优点、什么缺点。同时,我们还要讲究比较的“可比性”、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毕竟总拿自己的弱点去与他人的优势“抗衡”,差距悬殊不说,“吃的亏”也不少!

其次,回忆过去的闪光点,积累成功经验。自卑的人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缺点上,这就导致了自我形象的扭曲。积极心理学强调:把注意力放在哪里,我们哪里就会成长。多想想曾经的光辉岁月,体验成功能够增长我们的自信心。

     最后,即刻行动,建立自信。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做自己不敢做的事直到成功是建立自信最快且有效的方法,就像当完成了一件自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我们会觉得自己超级棒,这就是一种自信。

 

立竿见影小妙招

 

       A.突出自己,挑“前排”坐

   在教室或者活动教室时,你们都习惯坐在哪里?是坐在显眼、突出的前排?还是默默坐在后排?其实,“坐在后排”的同学们可能有着这样的深层意识:不够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能够很好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害怕出丑。虽然“坐在前排”有风险,但是它确实可以增强我们的信心。所以不妨把它看作一个规则,让自己上课尽量往前坐。用这样小小的行动来调整自己的状态,慢慢的,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来做一些事情。

       B. 昂首挺胸,快步行走

   心理学家发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缺乏自信。改变行走的姿势与速度有助于人们心境的调整。比如将走路的速度加快25%,就好像传达这样一个讯息: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在我面前的一切障碍都将被我超越!

  c练习当众表达自己

    表达自己确实很需要勇气。“我想的这么简单,别人肯定也想到了,还是不说了吧……”在层层认知的“阻拦”下,有些人很可能就选择沉默,不去表达自己。同时,他们也常常会对自己许下渺茫的诺言:“下一次!等下一次再发言..!下一次我一定主动积极发言...”,可是,“下一次”真的来了,他们又会进行上面的循环……长此以往,他们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而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尽量发言会增加信心,而且下次发言也会更容易。

      D. 学会微笑

   笑是医治信心不足的一剂良药。当我们害怕或紧张时,暗示自己去笑对负面情绪是有缓解作用的。真正的笑能很好地帮助我们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如果我们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就会对你产生好感,而这种好感有利于增加我们的自信!

 

——你们的心理老师:文洁

 

 

扫描二维码收听本期节目

  • 上一篇: 第十期 减轻焦虑,轻松应对考试
  • 下一篇: 第八期 摆脱“完美”束缚,让我们轻装简行

友情链接:    教育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Copyright 2008 青岛农业大学版权所有 Ver 6.5 鲁ICP备1302853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104号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86080222   站长统计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