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4 10:28:59 浏览数:0
我们身边总会有这样的人:他们是我们眼中的榜样,成绩好、人缘好、相貌好……总之什么都好!可同时,他们还会嫌自己不够好,也许会因为一次成绩没有考好就对自己整个大学生活都失去希望,甚至还想到了以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没法孝敬父母,对不起家人、老师、朋友……”,认为自己糟糕至极……这就是完美主义者的表现,他们极度追求完美,不允许一点瑕疵的存在,虽然在各方面都很努力上进,但实际上这真的不是优点。
追求完美之“学霸们”的内心世界
学霸眼中的考不好和普通人眼中的考不好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都知道,无论什么事情,都很难做到完美,完美就是一百分,但我们总是会分心、粗心、或者能力不够,导致我们丢一两分,甚至更多分,使得我们做不到一百分。那我们做不到一百分是不是就干脆不要做了呢?不是,事情还是要进行,我们要做的还是要做,那做到什么程度大家觉得就还可以呢?60分。比一半要多,稍微努力就可以实现,我们就觉得还可以,不能说多好,但至少过得去,这是大多数人都能达到的水平。达到了大多数人具有的水平,你就合格了,你就完成了基本的任务,你就不比别人差,你就可以获得一种“安全感”了。假如我们改一下规则,不是60分及格,而是100分及格,那会怎么样呢?我们肯定会很害怕,整天提心吊胆,因为做错一丁点就不及格了。这种把满分当做及格线,整天陷入焦虑、恐慌的情绪状态,就是追求完美的“学霸们”的内心世界。
完美主义表面看起来很努力,很要强,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不理性的态度,甚至会影响个体的发展,耽误组织中的任务进程!同时,和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不同的一点是,完美主义者会把它当成优点,正因如此,完美主义才难以克服。
精益求精VS追求完美
我们每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都是有上进心的,我们希望做得更好,甚至想做得比别人都好,于是我们更加努力,超过别人,也超过此时的自己,这个过程就是追求优秀,追求卓越的过程。也许我再努努力,从60分,做到了80分,甚至做到了95分,到了最后我也没有做到100分,但从60分到95分的过程中,我每一分的获得都是一种进步,一种超越,每多得一分心里就增添一分喜悦。这样做叫做精益求精,也就是“先完成,后完美”。而完美主义者到了60分也不觉得安全,还要继续担惊受怕地往前走,然后又走到了75分,比先前进步了15分,也体会不到快乐,即使最后走到了98分,全班最高分,完美主义者也还是不开心,因为他们还在“不及格”的焦虑和痛苦中。
追求完美影响的不仅仅是情绪状态。完美主义者由于太过紧张焦虑,做事情的结果往往不像我刚才举例子说的那样,别人考95分,他能考98分,而实际情况可能是他可能连90分也达不到,甚至更糟糕。完美主义者害怕失败,因为他们追求的完美绝不容忍一丝一毫的差错,这让他们变得畏首畏尾,不敢轻易尝试。避免失败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就是不行动。所以,完美主义者虽然打着追求完美的旗号,却常常迟迟不行动,永远活在自责和不快中。或者,有的完美主义者开始行动了,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做成一件事情,收益却十分微小。一个成熟的成年人应该明白:万事皆有代价。当你选择完美,你必然要付出成本:财务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你能负担这么多的成本吗?而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这项成本的增加,并不是线性的。也许完成一件事情要一个星期,完美一件事情要一年!
刚才我们说的大多是学习的例子,在学习里我们使尽力气也不太会造成损失,但是想得远一点广一点,将来有的同学可能创业,一开始追求完美,费时耗力,最后不了了之;将来在恋爱中带有完美主义,要求自己或伴侣完美,是不是恋爱也谈得不愉快,很难走进婚姻,即使走进婚姻,有了孩子,如果要求自己做完美的父母或者要求孩子事事完美,自己的人生,孩子的人生是不是也多了很多没有必要的压力呢?所以,完美主义是一种偏执的认知态度,表面看上去积极向上,实际非常负能量。
如何调整“完美主义”
首先,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意识到,事情的结果不是只有0和100两个极端,中间地带非常宽广,这都是我们能达到的范围。100分的目标可以有,可以追求,但是要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来追求。也就是先让自己达到“及格线”,进入到“安全地带”,然后在安全感的陪伴下,进一步努力。每获得一点进步每多得一分,都是在接近100分,都应该感到高兴。
其次,要允许自己犯错。事实上,越是高远的目标就越是不可能毫无障碍地到达,绕远和迂回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允许自己“试错”,把这一次的错误当做是一种尝试,从中吸取经验,下一步也许会走得更好!
——你们的心理老师:刘倩
扫描二维码收听本期节目
Copyright 2008 青岛农业大学版权所有 Ver 6.5 鲁ICP备1302853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104号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86080222
  站长统计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