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7 10:39:30 浏览数:0
新的起点,新的环境,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心理适应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非常艰巨的挑战,同时,这也是人生成长阶段的重要任务。
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首先,要发展自主性
大学阶段,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与父母分离,承担起作为一个“成年人”的责任。
在情感上,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是单独的个体,对父母的感知开始去除理想化色彩,依赖性降低。
在行为上,我们能够独立进行决策并实施这些决策,而且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在价值选择上,我们对于道德、政治和意识形态等问题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并与社会规范保持一致。这些都是自主性的表现,也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进入大学校园,我们会发现身边有很多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心中可能会升起“不如别人”的感觉。
这时候需要我们面对自己的自卑感,寻找“不喜欢自己”的根源。自卑感的形成通常与别人对你的评价有关。如有的同学从小被欣赏、赞美的目光所包围,对自己也就充满肯定和信心。而有的同学常常被父母指责、师长忽视、同学嘲笑,他(她)也一定会感受到这些,就会对自己多有否定和自卑。一个人与自己的关系越密切,他的态度和评价对自己也就越有影响力。但是,当我们逐渐长大时,要试着分析自己的成长经历,分析有哪些重要他人、重要事件给自己带来了消极影响,应该怎样去跨越和改变?当坚持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就更多的了解自己和接纳自己。
另外,我们需要学会客观、理性、全面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如要有意识地肯定自己的长处。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低调”,“谦虚”,很多同学误以为自己即使有优点也要掩藏起来。其实不然,在这个世界上爱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对自己的长处不但要承认,更要欣赏。我们可以用文字整理处自己的长处,放在自己能看到的地方,甚至可以每天都诵读几遍;我们还要善待自己的弱点。弱点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可以改变的,如不好的生活习惯、拖沓的学习方式、难以控制的暴躁情绪等,对此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改正;另一种是自己不能改变的,例如身体的缺陷、相貌的遗憾等,对此要学会坦然面对和接受。
第三,要增加人际间的信任感
由于成长经历的原因,一些同学可能对人际关系更敏感一些。比如有人对他态度稍微冷淡些,就会怀疑别人是不是对他有意见,或者怀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还有一些同学信奉“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处世原则,一旦遇到人际冲突,首先会怀疑是别人是在针对他。这些小小的“心事儿”会严重影响一个宿舍的氛围,也会影响舍友的信任度。那么应该怎样做才能打消隔阂,使宿舍更像一个家呢?
我们可以尝试“喊停法”,每当有这种想法时,就告诉自己:STOP!让自己逐渐脱离敏感,性格也会更加开朗乐观。当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要学会先按捺住自己焦急的心,从“性善”的角度理解他人,而且要主动与对方多交流,掌握事实和真相,而不是凭主观臆断下结论,这样会消除很多误会。
第四,要了解你的专业
了解一个专业,最主要的是要对专业核心内容进行探索。而很多新生对自己专业的 “不喜欢”,恰恰是因为“不了解”而造成的。试着探索“专业十项”,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喜欢上某个专业了!
专业十项具体包括:
这个专业是什么;
这个专业都学什么;
这个专业有哪些名校和名师;
与此专业相关的专业有哪些;
这个专业对社会和生活有什么用;
这个专业毕业后都能做什么工作;
学这个专业的牛人、名人都有谁,成就怎样;
在这个专业领域权威的企业有哪些;
学这个专业的上几届师长的目前状况怎样;
怎样才能学好这个专业,学习的圈子和资源都有什么。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可以多参加专业社会实践,多看应用类书籍,相信你会找到本专业的价值感,学习兴趣自然就浓厚了!
——你们的心理老师:利萍
扫描二维码收听本期节目
Copyright 2008 青岛农业大学版权所有 Ver 6.5 鲁ICP备1302853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104号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86080222
  站长统计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