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7 10:37:15 浏览数:0
大型危机之后,人们渴望重新设计未来,恢复正常生活。疫情趋缓后,情绪和心理的平复仍然需要一个过程,“心理重建”不可少。
疫情带来的变化
在过去的半年中,大家所认识和发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经由这个发现,我们可以梳理一下自己身上所发生的变化,从而更好的了解自己。
同学们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在过去的成长经历中,可能从来没有像疫情这样的大事件带给你如此强烈的心理冲击。可能大家第一次发现身体健康如此重要,可能真切体会到和平年代的牺牲带给我们痛彻心扉;当回归简单的家庭生活中,我们可能也是第一次认真的做饭、打扫卫生,我们可能会发现人的需要其实挺简单,也会发现亲人之间的陪伴和情感链接多么的珍贵。会发现,生活在中国是多么的幸福,我们的祖国多么强大!
因此,疫情带给我们的影响,绝不仅仅是情绪的变化,也不是如何应对疫情这件事情本身,疫情带给我们的是一双眼睛,它让我们重新看世界,重新思考如何生活,重新思考价值。而这些认知的变化又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使得我们在生活中有了不同的感受。因此,这也是我们在面对疫情会长期存在的现实时,心理层面第一个要调整的地方,就是梳理疫情发生后自己的变化,这些变化来自于哪里?这些变化是不是带来更好的体验更好的生活、更好的自己了?比如,你对人生和生活有更多的更深刻的理解了吗?你更加珍惜时间了吗?你对于人际交往有更多的容忍、包容,更加易于合作了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你能理解自己的变化,那么恭喜你,你在疫情期间是成长的。相反,如果疫情后你更加抑郁了,更加焦虑了,对人有更多隔离和冷漠,那么,可能你就要反思一下,是什么带给自己消极的体验?有的同学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历一些事情,如家庭矛盾、经济受困,或者看到疫情后的竞争加剧,这些可能会影响我们对自己未来发展的信心,或者让自己困于某一个问题中,没有精力去向前发展。
如何做好心理重建
首先,建议进行情绪打包的练习。大家调整姿势,让自己处在一个比较放松舒服的姿势,可以坐着,也可以躺着,闭上眼睛,先调整一下深呼吸,让自己的心情安静下来。
接下来,你可以觉察一下自己脑海里的想法或画面,可能有一些让自己苦恼的东西会浮现出来,比如“我不行,我很笨”,爸妈总是吵架,别人对自己的要求自己达不到,与某一个人的关系很僵,我的未来怎么办等等,试着想象一下,在你身边有一个盒子,这个盒子可能是木头的,也可能是纸盒,或者其它材质。当冒出来类似上面的想法或画面,就把它放到这个盒子里,统统把它们打包。然后盖上盖子,放在身体的左边,好像已经完成了这些烦扰事件的处理一样。
现在,你的身体感到轻松一些了。请你抬起头,看向右前方,想象一下,这里有一条路,这是你想走的路,也是你将要去向的地方,看一下这条路是怎样的一条路?是一条土路?还是一条用砖铺的路?或者是一条沥青路?望向前方不远的地方,那里有什么呢?
你试着稍微转身,向着你的路走去。刚才的盒子可以留在这里,也可以带着。但是你知道,你该跟这个盒子说再见了。再见,烦恼;再见,担忧;再见,生气……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我要学着接纳,然后放下。现在,我要去奔向我的远方了。
想象一下自己走在路上,你的心情怎样?试着鼓励一下自己吧!未来的路很长,也许此刻是泥泞的,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注意及时求助,跟小伙伴们互相打气,你的家人也许某些方式有问题,但他们会永远祝福你……记住这个感觉,当撑不下去的时候可以练习一下,重新找回力量感。
第二,提升面对苦难的能力。苦难从来不是某个时期或某个地域的专属某个人、某些人的东西。每个人在这一生中都可能承受某种苦难。当身处苦难时,我们通常希望快点逃离,这种痛苦快点结束。但也确如我们所知,痛苦和苦难通常是比较出来的。你也许觉得学习很苦,但是也有人正在羡慕你能够坐在教室里读书;你也许觉得饭菜不合胃口,但是有人却正为自己节约一日三餐而犯愁;你也许觉得每天打扫卫生很烦,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校园里的老师和保洁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才有了整洁的校园……
所以,接纳苦难,恰恰是一个人成熟和成长的表现。经历苦难,能够激发心理复原力,能够激发继续向前的勇气,也能够激发集体的团结力。正像我们伟大的国家,在经历数千年的风雨后,仍然巍然伫立于世界东方;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打了一场场胜仗,才得来了现在平稳的局面。因此,不要害怕吃苦,不要害怕苦难,也许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生活有很多不便,我们的竞争更加激烈,但是,这已经是国家能够给予我们的最好条件,也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最好的局面。珍惜它,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情,就是对苦难的最好的应对,也是对人生最大的负责!
第三,更加理解自己,更加注重人际间协作,更加以爱意和善意看待世界。人类世界如此美丽,生活如此丰富多彩,大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拥有丰富的感情和精神世界。疫情期间,同学们可能有了更多时间思考关于自己的问题,如我的性格是怎样的?我将来要成为怎样的人?我和他人的关系是怎样的?将来如何在社会上立足,等等。
众所周知,疫情带给世界强烈的冲击。可能在疫情后,国际关系、世界格局会发生变化,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较长的缓冲期,我们每一个个体身在其中,不仅生存保障条件会发生巨大变化,而且还会因为事态发展的不确定性而感到焦虑、抑郁。疫情带来的巨变会影响到每一个人。人类只有更加团结,更加友爱,用深厚且稳定的情感链接,才能对抗疫情带来的消极影响。
所以,试着从自己的视野中走出来吧,用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开放的心态去面对自己、面对他人。同时,又要更精准的看到自己的需要、自己的特点,以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确立自己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你可以从小事入手,做好自己当下应该做的每一件事情;你也可以着力发展自己的特长,让它成为自己立足社会的优势才能;你可以去倾听别人,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你也可以向他人倾吐你的烦恼,让朋友的臂膀为你抵挡风雨的侵袭;你可以微笑的看着一朵花一片叶,静听自然的声音;你也可以安静的读书体会人世间的千滋百味……
记住:
你的一抹笑意,可能是温暖他人的一个永恒
你的一个帮忙,可能是他人坚持下去的一个理由
第四,坚守价值。什么是价值?通常认为是有意义的和正确的事情。从哲学或者日常生活的意义来说,价值的本质就是能够满足人或他事物某种需要的属性,即有用性。然而,我们却发现,并不是有用即价值。价值的发生还有一个前提,即:它是能够促进人类世界向前发展,而不是延缓人类发展或使人类陷入消亡危险境地的。因此,如何判断自己的选择或正在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那就从最终极的目标来看它是否促进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比如,适量的杜冷丁用于手术镇痛和麻醉时,它能够减缓病人的痛苦,它是有价值的;而当它过量摄入时,它就成为一种毒品。相同道理,我们玩游戏、刷剧、聚会,当我们用于适当放松时,它是有价值的,它能让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得到休息,从而更好的投入进一步工作。然而,当我们把这些作为自己获取感官刺激和快乐的唯一通道,用以逃避压力时,它就不具有任何价值。
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衡量价值的尺度,只是,最难的是坚守。坚守是你坚信正确的那条道路,当它被人质疑、无人喝彩时,你是不是继续选择相信并走下去。最近我们身边也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北京大学报考考古专业的女孩钟芳蓉,成都中医药大学救人的医学生彭婕婷和陈家利,她们都是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当她们的选择遭遇质疑和非议时,她们选择了内心的坚定。这就是价值的魅力,也是敦促我们每个人坚守价值的最好例证!
疫路归来,新学期生活渐次打开,只要我们用心,就会化“危”为“机”,所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乘风破浪的少年,咱们一起加油!
——你们的心理老师:利萍
扫描二维码收听本期节目
Copyright 2008 青岛农业大学版权所有 Ver 6.5 鲁ICP备1302853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104号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86080222
  站长统计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