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7 10:34:41 浏览数:0
世界上有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广大的;最不受重视的又是最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也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生命不绝。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
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就是用技巧、技术和工具帮助人们完成工作,实现目标。在进行时间管理的时候,我们要注意:(1)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运用时间。(2)时间管理不是完全的掌控,而是降低变动性。我们想做的事情很多,但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重要事情,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意外和突发情况出现,我们需要灵活处理,保证事情是向着我们想要的那个方向去发展。整个时间管理的过程可以分为4步:
第一步:重视时间
相比较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大学主要是自觉学习,大学生活更加自由、宽松。换言之,大学生活主要靠同学们的自觉、自律。不少自律性不强的同学步入大学生活之后,彻底释放过去十几年中小学的压力,真的把中学老师和父母说的“等到大学就轻松了”、“等到大学就解放了”等名言付诸实践。没有学习规划,生活没有规律。经历了4个多月的居家防疫生活,这种状态可能会更加严重。这样的生活学习状态俨然是在虚度大学生涯,透支未来。所以做好时间管理,前提是同学们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时间来,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利用现在的大好年华,学会学习,学会成长。
第二步:做好规划
时间有限,但要做的事情很多,有的事情几分钟能完成,也有的事情需要几天内完成,还有些事情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完成。如何才能合理安排这些事情?
首先,我们需要将要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尤其是一些容易忘记的事情,比如老师布置了一篇小作业要在某个时间点完成,老师布置时我看到了,经历了一段时间做了一些事情后,我就忘记交了。所以,平时有些什么信息、任务要在忘记之前用工具记录下来,使用的工具要尽可能的方便,易用,便捷。可以专门准备这样的记事本。
其次,对任务进行分类处理。处理时可以采用二分钟法则和四象限法则。二分钟法则就是如果一件事情两分钟内能解决,无论是何种事情,我们都要马上着手解决掉。比如,某个人向你要一份电子材料,这份材料你电脑上有,只需发送给他即可,那就需要立马找到发给他。如果不能在二分钟内完成再进行分类。分类则采用四象限法则,四象限法则是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划分成四个“象限”。横坐标代表紧急程度,纵坐标代表重要程度。
第一象限是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我们必须优先解决,立即着手做的事情。这样的事我们安排的时候要越少越好,尽量安排到第二象限去,因为这样的事情安排多了,会给我们增加压力,产生危机感。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着急的事情,我们必须要做但不必立马去做的,我们可以制定计划,每天做一点或几天做一点,这样我们可能每天都很忙碌,但并不盲目,因为我们在按部就班的完成。第三象限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可以找别人帮忙做,因为这样的事情会使我们变得忙碌而又非常盲目,常常抓紧时间做了,但最终对自己而言没有太大的作用。第四象限是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大家尽量不要做,这样的事情偶尔放松可以,但不可沉溺其中。
如何区分这四类事情呢?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是相对立的,壁垒分明,很容易区分。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最难以区分,第三象限对人们的欺骗性是最大的,它很紧急的事实造成了它很重要的假象,会耗费我们大量的时间。依据紧急与否是很难区分这两个象限的,要区分它们就必须借助另一标准,看这件事是否重要。也就是按照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规划来衡量这件事的重要性。如果它重要就属于第二象限的内容;如果它不重要,就属于第三象限的内容。
最后,做计划。根据“四象限”模型进行排序和安排归入每日事项安排表,事项的完成程度也要尽可能详细具体的写上,比如要我们在表格中列上学习英语,那到底是背哪些单词,看哪些文章呢。将已经排序的事项,进行时间分配,设置开始和结束时间,这个时间怎么设置,在这里留一个悬念。也可以做月计划,年计划,将自己的大目标和发展方向放到计划里,例如考英语证书、学习吉他、减肥等。
第三步:高效行动
在学习这一步前,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以下的行为:明明知道上课要迟到了,还是磨磨蹭蹭的。写作业的时候,东摸西蹭,导致作业不能在当天完成,结果第二天早起赶作业,甚至到早读时间抄作业…每位同学都可能存在上述的类似行为。
这其实是一种拖延。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以不同方式、不同时间在拖延。其中,每天拖延一到两个小时,是我们大多数人拖延时间的区间。但是,如果你是长期拖延,又一直无法克服这个症状,那你可能需要运用更好的措施,介入处理这个问题了。
克服拖延,提高效率的方法有哪些呢?
首先,可以给单调乏味的任务增添一些乐趣,例如跑步的时候戴着耳机听歌、学英文,让自己的注意力离开这种枯燥的循环。或者将这些任务与愉快的事情结合起来,个自己一些奖励是不错的选择。比如跑完5圈后可以奖励自己玩5分钟抖音。
其次,调整情绪去面对我们不想做但不得不做的事情,问自己三个问题:为什么这件事会让我产生这些情绪?做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某些收获?我能不能暂时把这些情绪放在一旁?其实任何事情只要不是坏事,我们都能从其中得到锻炼,例如老师让你帮忙做表,你可能会觉得老师在利用你干活,但在开始做表之后,你会慢慢学习excel技能,清楚怎么使用公式,怎么去筛选数值,所以其实做这些事情是会给我们带来成长的,我们为何不能采取更加积极态度对待它。
再次,拆解目标,降低任务的难度这个方法,就是把一个大的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的任务。由于这些小的任务,做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当你接二连三地完成它们之后,那么最终这个大的目标,也就被你完成了。
最后,要给大家重点推荐一种方法:番茄工作法,可以让我们的完成效率更高。番茄工作法的理念是:利用整个番茄时间,专注于某一时段,减少打断,提高时间的感知掌控。我们可以准备一个番茄钟,将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短暂休息5分钟,活动一下,喝点水,吃点东西,去方便都可以,接着继续番茄时钟,每4个番茄时段可多休息一会儿。这样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还会有满满的成就感。一个番茄时间是不可分割的,一旦开启就必须坚持到底,如果打断,这个番茄时间就作废了,之后再重新开始同一个番茄时间。
番茄工作法有四个工作流程:
第一阶段,估计某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任务的预估值大于5个番茄数——打散,例如写一篇论文,这样的任务耗时较长,需要可能每三个或四个番茄时间为一组,如果任务的估测值小于1个番茄数——合并,多个任务合并到一起接连进行。
第二阶段,做好执行番茄时间前的准备工作,在执行番茄时间前我们要尽量减少执行中被打断的干扰,打扰又可分为外部打扰和内部打扰,外部打扰主要是来自外界环境的打扰,包括噪音、他人来访、手机电话短信等,在执行前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将手机调至静音,放在自己视线看不到的地方等,而内部打扰是来自自己身体的打扰,比如说身体不舒服,饿了,渴了,想方便等等,那避免这样的打扰就需要我们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状态,在执行前吃一些东西,喝点水,去一趟卫生间等。
第三阶段,集中精力执行,这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执行时,一定要有较高的意志力,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投入其中。有的时候虽然我们做足了准备,但还是难以完全避免被打断,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将打断我们的事情记录、归类,接着继续执行当下任务,如果打断的事情必须马上处理,刻不容缓,就作废此番茄时间,去处理这件必须处理的事情。也可以在番茄时间中预留出出力被打断事情的时间,如果在25分钟的基础上再加上5分钟,立即处理马上能解决的事情,但是要注意不能频繁修改番茄时间。
第四阶段,修正,对接下来的番茄时间进行优化调整,随着番茄时间执行次数的增加,我们完成任务的时间估算能力也会有所提高,优化时间安排,更好的利用时间。
这学期可能有很多同学没有返校,正在居家学习,在这里给这部分同学一些提高学习效率的小建议:我们平常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但其实学习也需要有仪式感,饱满的精神状态,整洁的学习环境,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准备。所以我们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早睡早起,正常将生物钟调整到学校的作息时间。整理好个人内务。将卧室、宿舍收拾整齐,早饭一定要吃,避免边吃饭变学习。营造学习的气氛,准备好必备的电子设备和资料,坐在书桌前,保持在教室学习的状态。
第四步:回顾检查
在日计划、月计划、年计划结束时,回顾计划完成情况,对完成不顺利或者没有完成的事情,进行调整。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PDCA循环方法:P (plan) 计划,包括目标的确定以及计划的制定。D (Do) 执行,根据计划执行,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 (Check) 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 (Act)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进行推广运用;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你们的心理老师:李彬
扫描二维码收听本期节目
友情链接: 教育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Copyright 2008 青岛农业大学版权所有 Ver 6.5 鲁ICP备1302853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104号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86080222
站长统计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