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心简介
  • 心闻动态
  • 周末谈心
  • 心铃协会
  • 下载专区
  • 心理评测
首页 > 周末谈心

周末谈心

  • 周末谈心

第四十七期 亲密and边界

    2021-10-05 15:58:37           浏览数:0

      所谓的边界并不是不靠近,而是在尝试靠近的同时,尊重了别人说“不”的权利。

  ——张海贤《亲密关系30讲》

 

边界感


      我们常用“形影不离”、“如胶似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等词句,来表达彼此之间的情真意切。像这样紧密的情感联结,人们时常羡慕、充满期待。不免感叹:“真好啊,如果有人跟我这样亲密,该有多幸福!”
      可是,生活中时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有时候明明是为了别人好,对方却不领情。为什么他不理解自己的好意?
      有时候很清楚自己并不想去参加那个活动,并不想帮别人那个忙。但是,最后还是会违背自己的意愿!为什么我们在真正需要说“不”时却说“好”?
其实,这是在提醒我们:关系再亲密,边界不可失。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不管身处什么关系网,都要明确边界感。电视剧《请回答1988》中有这样一句话:所谓边界,就是到那里为止的意思。心理学有个概念叫心理边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线。它不像皮肤构成的身体边界那般轮廓分明,它是无形的,但能确保我们的心理处在自我领域且保持舒适状态。
      有人曾这样比喻:心理边界就像是个鸡蛋壳。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两只有壳的生鸡蛋放在一起,它们始终会是两枚鸡蛋,不管走到哪里,它们都是按各自原本的样子存在。如果去除了蛋壳呢?那它们只要一靠近,就可能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想清楚的分开,就困难了。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比如胎儿或婴儿时期,需要与养育者共生来满足需求,获得安全,这时,这样紧密的情感联结既重要又美好。但随着个体逐渐长大,他需要发展自己的心理边界,学习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比如:知道什么是自己的需求,什么是他人的需求?自己应该对什么负责,不需要对什么负责?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拒绝他人和接受他人的拒绝等等。


边界不清的表现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建立起健康完整心理边界的人并不少见。我们也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会很迫切地告诉他人自己的情况,抓住别人一直诉说自己的生活种种。就像鲁迅短篇小说《祝福》里的人物——祥林嫂,逢人便自揭伤疤,“我真傻,真的”、“哎,我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也就有这么大了……”这些话是祥林嫂遇人便讲的开场白。起初博得人们同情,后来被厌恶,最后被鄙夷耻笑。还有一些人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按自己的想法行事,以为是在帮助对方,主动为他们做些什么,分忧解难,甚是热情。结果可能是别人并不领情。以上种种,其实是越界了,侵犯了别人的界线,没有尊重对方的空间。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写道:“交浅言深,君子所戒”。语言上如此,行动上亦是。

可能导致边界不清的原因


      1.孩子被过度的满足,他就会认为我的需求别人应该知道,这是理所当然的;
      2.孩子被强加、承担过多的责任,他就会认为别人的问题都是我导致的,我需要为别人负责;
      3.成长过程中,对孩子过于冷漠,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会过度的讨好取悦或者依赖他人;
      4.父母对孩子过于忽略和回避,孩子会过度暴露或主动卷入到与自己无关的关系中。
      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个体在以后的发展中形成边界不清的人际模式,使自己陷入人际关系的痛苦和挣扎当中。


如何设置边界感?


      1.了解自己的底线
      如果我们不清楚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就没办法在自己与他人的互动中合理的设定边界。所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确自己身体、情绪和心理上的承受限度是多少。比如,可以好好体会,什么是自己能容忍和接受的,什么让自己感到不舒服或有压力,这些感觉都能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底线。
      2.识别边界被侵犯的信号
      觉察两种自己对于他人的感受:不舒服和怨恨不满。它们是我们判断自己界线被触碰的信号。我们可以尝试把这些感觉从1到10进行等级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感受到这种情绪的程度越高。如果你在某种互动或某个情况下连续处于高分等级,这时需要问问自己,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怎样才能消除自己的不适感?
      通常人们的怨恨来自不被他人认可或被无故利用。这多数源于他人把自己的期望、想法、价值观强加给我们,使我们对自己的要求高于自己能力的极限。而未达成期望让我们变得心存内疚,没能成为他人心目中期望的好儿女、好朋友或好伴侣。
      当这些行为让你感到不舒服时,就暗示着他们可能打破或跨越你的界限了。
      3.认可自己,学会拒绝
      有研究者认为,“害怕,罪恶感和自我怀疑”是我们边界感模糊的元凶。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敢拒绝,是因为我们害怕设定界线后对方的反应。我们宁可先答应再拖延,也不愿意直接说不,无法忍受对方短时间内的失望和不快。拒绝我们所爱的人则是我们更不愿意看到的,会因为对家人说“不”而感到愧疚。很多人答应了,是以为自己有义务去满足对方的期许,想扮演一个好儿女、好朋友的角色,所以不能拒绝。长期来说,这种失衡的关系会让双方都陷入痛苦。因此对我们来说,一开始就应该有界线,我们必须要学会认可自己,尊重自己的价值,包括尊严、时间、精力,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那就先给自己说“不”的权力和勇气吧。
      4.寻求支持,获得力量
      如果你对界限的建立感到困难,寻求一些帮助和支持也是有效的方法,无论是互助小组、咨询指导、查阅书籍,还是和朋友或家人在一起练习设定界限,都是可取的。
      5.小步子策略推动改变
      万事开头难。不要去挑战你没有办法承受的极限。小步子策略不是一个让我们获得最终成功的策略,而是一个让我们有所行动的策略。行动起来,在改变的路上踏出第一步,获得一个小小的成功。通过不断获得小的成功来累积经验,从而为下一步行动提供心理动力。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预设了一道边界,这道边界是一个人的隐私和底线,宛如城墙一般,固守着他安全的内心世界。懂得和别人保持清晰地界线,是一个人有教养的表现。你得做自己,也得让对方做自己,这才是最舒服的相处关系。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尊重自己与他人的存在,允许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自己,按照自己内心的选择过自己的生活时,与人之间才会存在真正的尊重、理解、接纳;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才是真实的亲密关系。所以,让我们守住自己的边界,不让别人轻易跨入;也同时尊重别人的边界,不随意划破吧!

——你们的心理老师:文洁

 

扫描二维码收听本期节目

  •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第四十八期 请停止你的灾难化思维

友情链接:    教育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Copyright 2008 青岛农业大学版权所有 Ver 6.5 鲁ICP备1302853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104号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86080222   站长统计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