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心简介
  • 心闻动态
  • 周末谈心
  • 心铃协会
  • 下载专区
  • 心理评测
首页 > 周末谈心

周末谈心

  • 周末谈心

第二十七期 愿校园一直温暖

    2020-12-04 11:28:47           浏览数:0

    2019年,电影《少年的你》上映,其演技、剧情双双在线,成为当之无愧的票房收割机,也让“校园欺凌”这个话题成为当下热点。电影开场,胡小蝶不堪同学的欺凌,没能撑到高考,从教学楼一跃而下。而主人公也与她一样,深受校园欺凌伤害。在现实中,各级各类学生中因遭受校园欺凌而轻生的新闻报道也时常出现,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注。

 

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有一方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地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但大学校园里也存在着校园欺凌,只是,欺凌形式有所不同。

    有心理学者将校园欺凌行为分成三类:身体暴力、言语暴力、冷漠排斥。身体暴力主要是身体上的攻击性行为,这种暴力容易留下伤害痕迹,是最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言语暴力主要是当众嘲笑、辱骂以及替别人取侮辱性绰号等;冷漠排斥主要是孤立、排挤他人,令其身边没有朋友等。后两者都是不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

    大学生的心智慢慢趋向于成熟,在情绪和行为表现上也从外显转向内隐。在此影响下,他们的欺凌方式也从身体欺凌转向心理欺凌——不通过殴打等暴力手段解决冲突,而是通过冷嘲热讽、视若无睹、冷淡疏远、漠不关心等,从心理上伤害、虐待对方的一种非正式暴力行为,我们称之为“隐形暴力”。举个例子,宿舍里有6个人,其中5个人玩的很好,小A就被剩下了,小A说话其他人也不予理睬,等小A不在宿舍的时候,其他人就聚在一起说闲话,对小A进行很多不友好的猜测……从调查来看,这样的现象大学宿舍里很常见,并且女生宿舍要明显高于男生宿舍。

 

他们为什么会被欺凌

 

    被欺凌的对象往往有这些特征:身材矮胖、说话结巴、名字有特点、学习成绩不好、性格内向等等。有的时候甚至没有具体原因,就是“看你不顺眼”。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们都有一个共性:不合群。这种不合群可能是生理发育落后于常人,也可能是性格或行为表现不被人接受。被欺凌者通常处于被动、消极、服从的地位,在面对施暴者时大多数人选择默默承受,不去反抗。

 

被欺凌的经历会带来哪些影响

 

    在电影中,陈念想通过高考来拯救自己,考上大学,去了北京就能摆脱掉被欺凌的经历……但是,考上大学一切就OK了吗?自卑、抑郁、沉默……即便是换了一个新的环境,这些欺凌带来的阴影,有时也是难以抹除的。

    在被欺负的时候,人的情绪反应除了愤怒,更多的是羞耻。心底总是有个声音在告诉自己“我是一个很差的人,所以他们都来欺负我,没有人会喜欢我”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2-18岁这一阶段,人的关键发展命题是自我同一性。也就是寻找关于“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的答案。如果青少年时期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回答,就会影响一个人漫长的一生。受到伤害严重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认识非常混乱,一方面内心憧憬拥有光明的未来,一方面又觉得现实是黑暗的,充满了不幸。他们的心理敏感又脆弱,脑子里满满的消极想法,对自己不自信,对别人持怀疑、恐惧的态度。

 

如何才能走出被欺凌的阴影

 

    首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被欺凌的经历告诉身边信任的人,家人、朋友都可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分享过去的经历会让我们得到外界的社会支持,让曾经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放和安慰。同时,在他人的反馈中,自己也可以找到一种替代公平感,认识到错误的一方是施暴者,而不是自己,从而改变对过去的消极认知。

    其次,找到、关注并表达自身感受。被欺凌者由于长期遭受欺凌会形成非常低的自我价值感,因此会对自己的感觉麻木,围绕自己的情感体验通常只有羞耻和自责,甚至在人际交往中也会掩饰自己的感受去讨好别人。要知道,我们的每一种感受,快乐、悲伤、孤独、愤怒等都是真实存在的,它们的出现并没有错误。所以当自己的感受出现时,可不要压抑、排斥它们呦。

    最后,如果还是无法走出过去的伤痛,别忘了,还有咨询老师!咨询老师可以理解你、陪伴你,给你心灵上的支持,帮助你正视过去,改善自我评价。

 

给施暴者的一封信

 

    嘿!如果你现在正在进行暴力的话,那就快停止吧!有几点你需要知道:

    首先,好的人际关系是平等或者对等的。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而不是靠竞争、控制来获得更高的优越感。

    第二,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理解的。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第三,好的的人际关系是心理相容。一方面,我们可以接纳别人的不完美,对非原则性问题不斤斤计较;另一方面,与自己性格不一样的人相处时,要求同存异、互学互补, 更好的完善自己。

    最后,表达我们最诚挚的愿望:愿校园一直温暖,一直是我们回忆里最单纯、美好的所在!

 

——你们的心理老师:李彬
 

 

扫描二维码收听本期节目

  • 上一篇: 第二十八期 爱情的模样
  • 下一篇: 第二十六期 良好的关系,为幸福助力

友情链接:    教育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Copyright 2008 青岛农业大学版权所有 Ver 6.5 鲁ICP备1302853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104号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86080222   站长统计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