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2 20:38:35 浏览数:0
经过十几年的学习生活,每个人养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比较活跃,和老师积极互动;有的同学上课低着头,不爱看老师和黑板,但老师讲的内容其实他都听进去了;而有的同学安安静静地坐着,不爱发言,认认真真地看着黑板或教材。这种比较固定的学习方式我们称之为学习风格。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可以让我们的学习更加高效。
了解你的学习风格
关于学习风格的理论有很多,我们在此主要探讨VAK学习风格理论。VAK学习风格理论认为大多数人的学习风格可以被归纳为视觉型(Visual)、听觉型(Auditory)和动觉型(Kinesthetic)三种类型。
视觉型学习者对可视物有独特偏爱,包括:图片,图表,讲义,影片等。这类学习者经常使用例如“让我看一看”这一类短语,在开始一项新任务时通常会先阅读指导说明或先观看他人。这类学习者会按照工作列表进行工作,并会写下方法及说明。
听觉型学习者对通过听觉转换信息有独特偏爱,无论是自己的声音还是他人的声音。这类学习者经常使用例如“告诉我”或者“让我们讨论一下”这一类短语,在开始一项新任务时通常会听取专家的意见建议。这类学习者擅于从音频材料中获取信息,常常听一遍就可以记住。
动觉型学习者对身体感受包括触觉,感觉和握住以及实际动手经验有独特偏爱。这类学习者经常使用例如“让我试一试”或者“你感觉怎样”这一类短语,在开始一项新任务时会直接尝试,边学边做。这类学习者喜爱实验,亲身实践,在开始之前不喜欢阅读指导说明。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疑惑,我怎么能确定我是属于哪种学习风格呢?在文章的最后,我附上了问卷,大家可以自己测一下。如果你某一种选项数特别多,说明该选项代表的学习风格是你主要的学习风格,如果你有两种选项数量差不多或者三种选项数量都比较平均,说明你的学习风格是混合的。大多数人会有一种主要的学习风格,而还有一部分人混合了两种甚至三种学习风格。这三种学习风格没有对错之分,当你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后,就会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现在你已经了解了自己的学习风格,那是不是意味着在以后的学习中,你就专注于你最主要的学习风格,用这一种感官来学习,效率就会最高呢?答案是否定的。VAK学习风格理论告诉你,你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信息获取方式,但是要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仅仅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还不够。首先,如果你偏好某单一感官通道来获取信息,你需要做的不是固着在这单一的感觉通道上,而是要在平时注意锻炼打开更多的感官通道,提高自己多样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其次,无论你偏好哪种学习风格,想要有好的学习效果,专注是最重要的前提。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在听,在看,还是在动手操作,集中注意力在你正在学习的内容上是最关键的。第三,要注意自己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可能很微小,小到你不曾注意到,但其实非常影响你的学习效果。举几个例子。
1.我经常听说同学们为了学习早上很早很早就起床,起来背单词背政治等等。这样刻苦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先请你明确自己一天当中最佳的学习时间是不是早上。每个人的生物节律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早上早起后头脑清晰精神充足,学习起来效率很高,但有的人早起非常痛苦,强撑着起来也没有精神,但是晚上或者中午的时间比较能集中注意力,那我建议这样的同学就没有必要逼着自己早起,可以允许自己早上多睡一会,然后利用好中午或晚上精神容易集中的时间来好好学习。换句话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按着自己的节奏来,而不要因为焦虑就随着别人的步伐。
2.我还经常看着同学们闷在教室里埋头学习,或者拿着书在走廊里一遍遍念,这些同学看起来非常认真,但我不禁想问,这些同学在看在读的时候脑子有没有思考,有没有提问。时刻提问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让我们时刻保持精力集中,还能让我们将知识深刻梳理串联起来。学习的时候,常常问自己,这个知识和以前学过的什么内容有联系,能用在什么情景中,有没有与其对立或者不同观点等等。这样深度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在学习的时候很多同学有记笔记的习惯,这非常好,但是我要提醒大家,如果你的笔记全都是名词概念的摘抄,像教科书一样罗列得整整齐齐,那这样的笔记对学习帮助很有限。好的笔记是经过自己思考加工过的知识的书面再呈现,刚才我们说过,学习的时候要提问,要和前后的知识产生联结,因此我们的思考中可以有很多对比、归纳等等,因此多用表格、流程图或高度凝练的语言,甚至画思维导图来做笔记会更有效。也许这样的笔记看起来没有那么工整美观,但这正是大脑深度加工信息的表现,加工程度越深,记忆效果就越好。
4.关于复习时间。临近考试周,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忙着复习,这个时候你翻看教材心里也许会不禁想问“这些东西我真的学过吗?”不知道正在听节目的你有没有同感。如果你有这样的感受,我猜想,你这一学期除了上课,可能课后从来没有回顾过这些内容吧。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做过一项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艾宾浩斯还将研究结果绘制出一条遗忘曲线,曲线的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记忆的维持比例。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24小时后,如不抓紧复习,记忆的维持比例就只剩下原来的25%。所以,如果下课后你不尽快复习,一学期下来,记忆的维持比例真的就少得可怜,学过的内容看上去也就和新的一样了。好的复习习惯是分散复习,就是说不要把复习积压到期末,而是要在一学期当中分阶段多次复习,这样知识重复的次数增多可以减缓遗忘速度,对于记忆的维持更有帮助,并且最后期末的复习压力也不会很大。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你们的心理老师:刘倩
扫描二维码收听本期节目
Copyright 2008 青岛农业大学版权所有 Ver 6.5 鲁ICP备1302853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104号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86080222
  站长统计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