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心简介
  • 心闻动态
  • 周末谈心
  • 心铃协会
  • 下载专区
  • 心理评测
首页 > 周末谈心

周末谈心

  • 周末谈心

第四十四期 幸福从哪里来

    2021-05-08 19:40:20           浏览数:0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

——欧文



      幸福,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每个人都曾经在内心问过自己类似的问题:幸福是什么?我现在幸福吗?人类因何不幸福?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得到幸福呢?
 

中国古代先哲的幸福观


      对于普通人来讲,每个人心中关于幸福的标准也许各不相同,有的人认为获得物质财富是幸福,有的人认为爱与被爱是幸福,而有的人会把致力于社会福祉作为一种幸福。如果想要寻找幸福的真谛,不妨先来聆听一下先哲的智慧。
      早在我国先秦时期,思想家就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如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合者,谓之人乐”。
      我国的传统文化还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幸福的定义。如《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提出“与民同乐”。在此基础上,坚守志向,责任担当也是一种幸福。如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
      由此可见,幸福既是个人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一种状态,也是个人与社会紧密链接、实现社会价值后的一种积极体验。它是一种主观感受,而非按照某种标准来衡量的物质或精神多寡。
 

痛苦与幸福的来源


      如果,你现在还不太明白自己想要哪种幸福,那么不妨思考另一个问题:人类的痛苦来自于哪里呢?
      这是与幸福相反的一个话题。痛苦,人人避之,但是它始终出现在人类生活中,并必然伴随着人类终生。痛苦,也许从身体的疾病中来,从人与人的猜忌中来,从焦灼不安中来,从灰暗无光的眼中世界中来,从孤立无援的境地中来,从夜夜无眠的恐惧中来,从怒火中烧而来,从嫉妒与嫉恨中来,从真实自我与外在自我的割裂而来……
      现在,亲爱的朋友,你能明白幸福从哪里来了吗?它从健康有力的身体中来,从人与人的信任中来,从心灵的宁静安详中来,从对世界的希望和热情中来,从众人相帮相扶的感动中来,从克服困难的勇气中来,从真心的欣赏与赞美中来,从内心的平和踏实中来,从内外一致的真实中来……
      也许,你还会问,这听起来好像很难,有什么办法能够达到这个状态呢?其实,很多时候,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不是我们没有拥有幸福,而是失去了感悟幸福的能力!
 

触摸幸福的途径——正念练习


      正念在理念上起源于南传佛教的传承,可描述为是对此时此刻(或者叫做“当下”)体验的专注和觉察——无论这体验是我们头脑中的念头,还是情绪体验、身体感觉、日常生活中正在经历的种种。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中,正念疗法是对当代以正念为核心的各种心理疗法的统称,包括正念减压疗法(MBCR)、正念认知疗法(MBCT)、接纳与承诺疗法(ACT)、辩证行为疗法(DBT)。已有研究证明,这些疗法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缓解压力引起的高血压和心率失常;改善睡眠;提高全身免疫系统功能;全面提高生活质量。而这些,正是当代人身心健康的迫切需要。
      那么,我们普通人怎么练习这个方法呢?最简单的办法即是: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只是关注呼吸而已。也许,在这个当下,你的一些想法或感受正在发生。或许你头脑中什么也没有,没关系。认识和接受这种状态,仅仅了解它,不要评判它,如其说似的轻轻接触它,你的正念就开始了,一个新的生命视角也会渐渐为你打开。
      需要说明的是,正念是一种能力,能力需要培养、需要练习,其中有七个态度是正念练习的支柱:
      不评判——不对自己的情绪、想法、病痛等身心现象做价值评判,就让它们如是发生就好。
      耐性——对自己当下各种身心状况保持耐心,与它和平共处。
      初学者之心——愿意以赤子之心面对每一个身心事件。
      信任——信任自己,相信自己的智慧与能力。
      非用力追求——不努力强求想要的目的,只是无力地觉察当下发生的一切身心现象。
      接受——接纳现状,愿意如实地观察当下自己的身心现象。
      放下——放下各种好恶,只是分分秒秒觉察当下发生的身心事件。
      说了这么多,也许小伙伴们还是很疑惑,好像正念中并没有讲如何获得幸福啊!
      确实,正念并不是带给我们直接的幸福感,但它是一把钥匙,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觉察自己,接纳情绪,从而也就更容易体会到幸福感!正如《ACT就这么简单》书中所言:如果仅仅盯着手里的指南针,那么我们的旅程便不会取得太多的进展。我们只有在选择好的方向上昂首阔步向前迈进,旅程才会真正开始。
      希望小伙伴们从心开始,体味幸福!

——你们的心理老师:利萍
 

参考文献:
黄亚果,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人民日报》,2016年07月22日
 

扫描二维码收听本期节目

  • 上一篇: 第四十五期 三思而行or随心而动?
  • 下一篇: 第四十三期 你是哪种学习者?

友情链接:    教育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Copyright 2008 青岛农业大学版权所有 Ver 6.5 鲁ICP备1302853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104号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86080222   站长统计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