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心简介
  • 心闻动态
  • 周末谈心
  • 心铃协会
  • 下载专区
  • 心理评测
首页 > 周末谈心

周末谈心

  • 周末谈心

战疫专题: 同心抗疫,全心成长——2020年春季开学第一堂心理课

    2020-12-07 10:29:11           浏览数:0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同心协力,终于基本阻隔了疫情,社会生活正在回归正常。在这段特别的时期,大学生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了抗疫、学习、生活中。疫情是考验,也是成长。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大学生该如何做好心理建设,迎接新的学习生活呢?
 

  认知和思想准备
 

  1. 认清疫情防控的现实要求,遵守学校防控措施。

  目前,国家疫情防控形势虽然持续向好,但是因为病毒的狡猾性,任何人不能松懈、大意。复学后,因为防控措施,你可能不得不面对填表、排队、等候、测温、隔离等等现实,这与我们以前的校园生活有了很大的不同。相信大家一定能想通,这些程序和措施是疫情防控的需要,是为了我们全校同学的健康,是对每一名同学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表现,因此,我们要从心理上接纳并且主动配合学校所做的防控工作。主动配合与被动配合产生的情绪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当你主动配合时,你是认可和接纳的,就不会有太多消极情绪。

  建议大家一早起来就先完成学校防控工作中需要你们配合完成的,这样你可以在其它时间更加专心、专注于其它的事情。

  2. 认识居家生活和学校学习的不同,告别“假期综合征”,提高心理复原力。

  长假过后的开学综合征其实是一种缺乏有效自我调节和管理而造成的身体和心理的不适,比如,不想开学、睡眠紊乱、疲惫慵懒、不想动。那怎样恢复到活力满满的状态呢?这里提到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复原力!

  复原力是指能够从失败或挫折中恢复原状,从失败中吸取经验,从挫折中获得力量,以及相信自己可以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的能力。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啊,就是面对困难的反弹的能力。在生活中,我们看到有些人在经历挫折后能够很快恢复信心,重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而有些人则一蹶不振,消沉低落。有研究发现,复原力是人的一种潜能,是被“激发”的。在一个人平安顺利的时候,这种能力是得不到激发的,没有逆境和压力的刺激,它可能就会永远沉睡了。而当危机和灾难来临时,复原力就会被激发出来,帮助人们聚集力量、度过难关。复原力有三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迎接灾难、战胜现实的能力;第二个是在危机的时刻,能够寻找到真谛的能力;第三个是随机应变,找出解决办法的能力。只要具备了其中一到两项的能力,就能战胜目前的逆境。

  那么,目前可以做些什么,能让我们快速的恢复生理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呢?

  首先要接纳事实,面对现实,不要逃避,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当前的艰难困苦。当前的疫情防控措施还将要持续较长的时间,这一点,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

  第二,回顾疫情期间自己的所思所感,以及疫情带给自己的变化。你会体会灾难对于群体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你也会重新审视和思考什么是生命,什么是价值,从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继续推动社会向未来发展。

  第三,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有效的应对策略。如何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以及面对它带来的影响,对于任何国家、任何个人都是全新的挑战,并没有可以直接拿来应用的经验。因此,作为个人,我们在学习模式、就业目标、人际交往等方面都要做出灵活的调整,来解决因疫情导致的学习、就业、情感、交流等方面的困难。
 

  情绪和心态准备
 

  在过去的五个月里,疫情影响下,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出现过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返校前、复学后,同学们可能还是会有很多的担心,于是怀疑是不是自己有心理问题。其实,大家都跟你一样。

  在目前病毒没有得到完全有效控制,我们的担心可能会反复出现。我们担心自己被感染,反复洗手、消毒;担心学校不安全,担心同学有病毒;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身体状态跟新冠肺炎症状相对应,感觉到食欲差、失眠、胸闷、憋气等等。当有这些负性情绪时,该怎么办呢?

  1. 正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不必过分担心。

  在任何一个危机的情境中,有这样的想法和念头都属于正常的心理表现。在过去的5个月里,大家可能也发现,一些应激的情绪,恢复到理性、平和,是需要时间的。因此,接纳自己某一段时间的慌乱、紧张、焦虑,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我是安全的”,确信你是受到家长、学校、老师的保护的。你也可以学习放松、正念、宣泄的方法;还可以通过涂鸦、写日记、听歌、与大自然亲近来释放我们的压力。

  2. 寻求社会支持,建立你的支持系统。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可以跟朋友和家人倾诉,建立爱的链接,这样你就会知道自己并不孤独,因此产生力量感。

  3. 摆脱受害者思维和行为模式。重大危机事件发生时,人们经常会有“我是受害者”的思维,表现出无力感和无奈感,如“我怎么这么倒霉!”、“我最可怜了”……此时,要明白,你的模式很可能是想获得别人的关注和帮助,由此来降低自己的焦虑。然而这种办法对于解决问题是低效的,而且容易引发别人的反感。此时,不防学着打起精神,激励自我,增强自己的价值感。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自己适当的奖赏,当自己完成某件事情或者开始行动起来时,适当的给予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意志和行动准备
 

  1. 学会管理时间,做高效能达人

  时间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也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最珍贵的宝藏。高效运用和管理时间永远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目前在管理时间方面的遇到的难题可能是:信息太多,刺激太多,手机太好玩,于是我们的时间在刷屏中大把大把的流失。

  我们可以试着运用番茄工作法,以25分钟为一个时间单元,做好后休息五分钟。随着注意力的增加,时间单元可以逐步延长,逐渐养成高效能的工作习惯。

  还可以列出一天计划表,把要做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分类,优先做紧急而重要的事,其次是紧急的事情,然后做重要的事情,最后处理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

  要学会行为管理,避免过多刺激的干扰。比如将手机放到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将电脑、微信和QQ提醒调至静音,并将窗口缩小到后台,避免图标的闪动,分散你的注意力。

  2. 重设人生目标,为自我储备发展动力。

  疫情期间长时间待在家里,不少同学变得懒散、无所事事,复学后可能会对很多事情提不起兴趣,也会感到空虚、无力和慌张,觉得自己没有了动力,开始对未来产生迷茫,不知道努力的意义是什么。这需要我们重新挖掘生活的积极意义,正如我们在疫情中所见:

  逆行者用勇敢指明了责任的方向;

  坚守者用执着厘定了责任的身形;

  保障者用细致标注了责任的温度;

  志愿者用爱心绘出了责任的表情。

  而即将重返校园的我们,我们的方向是教学楼、是图书馆,我们身形是背着书包、是抱着电脑,我们的表情是听课时的聚精会神、是发言时的自信满满……

  我们需要在这个危难的时刻,为自己赋能,相信自己是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如果你还是感到无所适从,那就找一件自己近期非常想实现的事情,然后积极的行动起来。用一件事情的行动带动其它事情的行动,从而逐渐恢复自己的行动力。

  3. 保持人际连接,从集体中寻找安全感。

  复学后,同学们在一段时期内还会下意识或者习惯性地与他人保持距离,适度保持一定的物理距离是有必要的,这是可以理解的,这是人的天性,并不是他(她)真的对你疏远了。

  我们要与老师、同学、朋友沟通,保持良好的人际互动。虽然空间距离远了,但我们可以创新沟通和交流方式,用肢体动作进行情感的交流。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阳光的微笑,一个问候的动作,一个点赞的大拇指,一个暂停的手势,都能让同学之间保持情感联结,让人心生暖意。

  同在一个宿舍中,价值观念、生活习惯必定会有所不同,这个特殊时期,我们更加需要彼此间的理解、包容和支持。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共同经历的疫情,感受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多么的珍贵。

  面对武汉及湖北其他地区归来的同学,我们在理性上都知道应该给予关心和支持,但由于疫情的影响,内心可能仍会有矛盾,这是可以理解的。当然更希望同学们保持科学理性,不污名化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同学;要设身处地地体会来自疫情严重地区同学所经历的危机或创伤,不过度关注,过分追问,避免他们的“二次创伤”,而是给予他们更多的感谢和关心。

  最后,良好的身体机能、整洁的起居环境是良好心理状态的保证。适度运动,科学饮食,保证睡眠,复学后减少宿舍之间的串门,清扫宿舍,常通风。此时,照顾好自己,就是对你、对家人、对学校、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此时已是初夏,青农校园百花齐放,生机盎然。学校的老师们已经制定了预案,清扫了卫生,做好了迎接你的一切准备。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校园里那未曾懈怠的报时钟声,既是时光易逝的惋叹,也是催人奋进的激励。

  从今天起,“陌上花开,同学少年,可缓缓归矣”,青岛农业大学的全体老师,会与你一起,互相陪伴、支持,共同度过艰难时刻。同学们,咱们校园见!

  ——你们的心理老师:利萍
 

扫描二维码收听本期节目

  • 上一篇: 战疫专题: 朋辈支持,为“心”护航 ——疫情后朋辈心理辅导培训
  • 下一篇: 战疫专题: 看见情绪,遇见自己 ——疫情下如何与情绪和平共处

友情链接:    教育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Copyright 2008 青岛农业大学版权所有 Ver 6.5 鲁ICP备1302853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104号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86080222   站长统计   意见反馈